必修2[教师用书]P99:基因的转录是由RNA聚合酶催化进行的。基因的上游具有结合RNA聚合酶的区域,叫做启动子。启动子是一段具有特定序列的DNA,具有和RNA聚合酶特异性结合的位点,决定了基因转录的起始位点。RNA聚合酶与启动子结合后,在特定区域将DNA双螺旋两条链之间的氢键断开,使DNA解旋,形成单链区,以非编码链为模板合成RNA互补链的过程就开始了.
在真核细胞中,RNA聚合酶通常不能单独发挥转录作用,而需要与其他转录因子共同协作,有些辅助功能的转录因子就是解旋酶。
以反式作用影响转录的因子可统称为转录因子(transcription factors, TF)。RNA聚合酶是一种反式作用于转录的蛋白因子。在真核细胞中RNA聚合酶通常不能单独发挥转录作用,而需要与其他转录因子共同协作。与RNA聚合酶Ⅰ、Ⅱ、Ⅲ相应的转录因子分别称为TFⅠ、TFⅡ、TFⅢ,对TFⅡ研究最多。表19-2列出真核基因转录需要基本的TFⅡ。
表19-2 RNA聚合酶Ⅱ的基本转录因子
转录因子 | 分子量(kD) | 功能 |
TBP | 30 | 与TATA盒结合 |
TFⅡ-B | 33 | 介导RNA聚合酶Ⅱ的结合 |
TFⅡ-F | 30,74 | 解旋酶 |
TFⅡ-E | 34,37 | ATP酶 |
TFⅡ-H | 62,89 | 解旋酶 |
TFⅡ-A | 12,19,35 | 稳定TFⅡ-D的结合 |
TFⅡ-I | 120 | 促进TFⅡ-D的结合 |
以前认为与TATA盒结合的蛋白因子是TFⅡ-D,后来发现TFⅡ-D实际包括两类成分:与TATA盒结合的蛋白是TBP(TATAbox binding protein),是唯一能识别TATA盒并与其结合的转录因子,是三种RNA聚合酶转录时都需要的;其他称为TBP相关因子(TBPassociated factors TAF),至少包括8种能与TBP紧密结合的因子。转录前先是TFⅡ-D与TATA盒结合;继而TFⅡ-B以其C端与TBP-DNA复合体结合,其N端则能与RNA聚合酶Ⅱ亲和结合,接着由两个亚基组成的TFⅡ-F加入装配,TFⅡ-F能与RNA聚合酶形成复合体,还具有依赖于ATP供给能量的DNA解旋酶活性,能解开前方的DNA双螺旋,在转录链延伸中起作用。这样,启动子序列就与TFⅡ-D、B、F及RNA聚合酶Ⅱ结合形成一个“最低限度”能有转录功能基础的转录前起始复合物(preintitiation complex, PIC),能转录mRNA。TFⅡ-H是多亚基蛋白复合体,具有依赖于ATP供给能量的DNA解旋酶活性,在转录链延伸中发挥作用;TFⅡ-E是两个亚基组成的四聚体,不直接与DNA结合而可能是与TFⅡ-B联系,能提高ATP酶的活性;TFⅡ-E和TFⅡ-H的加入就形成完整的转录复合体(图19?5),能转录延伸生成长链RNA,TFⅡ-A能稳定TFⅡ-D与TATA盒的结合,提高转录效率,但不是转录复合体一定需要的。
评论